2016年3月4日,習近平在看望全國政協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時的講話中提到:“非公有制經濟要健康發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健康成長。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也要認識到這一點,加強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習近平講到:“許多民營企業家都是創業成功人士,是社會公眾人物。用一句土話講,大家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你們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對社會有很強的示范效應,要十分珍視和維護好自身社會形象”(新華社2016年3月9日)。
“十二五”期間各項建設任務的圓滿完成,離不開民營企業的全力參與和自身優勢充分發揮,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引領下,民營經濟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平等的發展平臺與機遇,讓非公有制經濟能夠做到有為也有所位。
新形勢面前,同等的機遇是前所未有的,而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也同時表明民營企業更要抓住“市場”這一無形的決定因素,在競爭日益激烈與無形化的市場中站穩腳跟并且以自身的實力掌控住“主動權”與“發言權”。民營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一支生力軍,不僅要成為產業轉型突圍的生力軍,還要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生力軍。同時,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更要注重管理者形象與自身社會形象的提升。
管理者形象提升重在管理水平和領導能力。正如習總書記所說,許多民營企業家都是創業成功人士,是社會公眾人物。因此民營企業的管理者有必要通過管理水平和領導能力的提升來完善人格魅力,通過自我完善對社會公眾起到積極向上的示范引領作用。強化思想素質的提升,增強對******政策導向以及經濟發展機遇的搶抓能力;強化社會責任感的提升,增強擔當意識將企業發展定位到利國利民的整體局勢中;強化綜合素質的提升,增強對各類法律法規、市場經濟、企業管理、國際金融、信息科技知識的學習;強化交流合作意識,增強與科研院所以及大中院校的合作,增強與國內外******大型企業的交流,增強企業發展方向的“靈敏度”與感知度,從而不斷掌握新的科研成果知識,始終站在行業發展的前沿;強化人才意識,積極在企業內部營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用海納百川、關系融洽、團結協作、坦誠相待的企業人才文化環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自身社會形象提升重在企業的社會奉獻度。民營企業要牢固樹立“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的發展理念,要樹立正確的發展意識促使企業持續健康發展,而不是單純為了企業的眼前利益、自我利益,要用“百年企業”、“百年老店“的目標激勵企業走穩走正走好發展的每一步,讓企業成為注重品牌意識的主體之一。要牢固樹立誠信意識助推企業做大做強,誠信為經營之本,民營企業更要把好誠信關,始終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從而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讓企業成為潔身自好的主體之一。要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之下,要求民營企業也要樹立法制觀念,做到依法經營、公平競爭、照章納稅,同時盡己所能、依己所長地積極投身到各種社會公益事業中,讓企業成為對社會負責任的主體之一。
評論加載中...
|